德国海上风电跃进之路
德国是海上风电强国,市场占有率30%,仅次于英国。伴随着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,德国海上风电电价正逐渐退坡,实行竞标制,走向零补贴,但过度恶性竞争的趋势也日渐明显。作为海上风电领跑者, 环北海的英国、德国、荷兰、丹麦等发达国家的海上风能资源丰富,加之鼓励低碳环保、发展清洁能源的政策和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,以及这些国家较高的科技、工程和管理水平,最终使得该区域形成了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的全球产业链。
2017年,德国共新增安装108台海上风机,新增装机容量62.6 万千瓦,至2017年底,共有15个在运海上风场,其中有1069台海上风机在运,总装机容量538.7万千瓦,仅2017年发电量就达18亿千瓦时,较2014年的发电量增长7倍,海上风电在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中目前的占比从四年前不到1%已增长至8.4%,发展迅猛。德国计划使海上风力发电能力到2020年达到650万千瓦,2030年达到1500万千瓦。
海上风电之所以在德国得以快速发展,主要是由于政策与社会经济环境驱动。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事故后,德国政府决定在未来十年内逐步拆除境内所有核电站,2022年核电彻底退役。同时,约180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厂将被关闭。因此,在德国用清洁电力取代核电站和化石燃料发电站的策略中,风电被“委以重任”。
德国智库Agora的数据显示,风电占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比例已达49%,风电占总发电量比例约为16%,是目前德国清洁电力的最大来源。在德国能源市场,最有前景的陆上风电项目已基本瓜分完毕,能源开发企业如今大举向海上风电发力。
早期如何培育和扶持
发展海上风电,德国的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。德国能源署的数据显示,德国早期申请的项目多在离岸30公里之外,水深在20米至35米之间。而离岸远意味着运输距离长,气候条件差,维修成本高,海床基础和风机的水下基础也必须建得更大更深,因此,德国的海上风电项目比其他欧洲国家复杂和困难得多。
从本世纪初开始规划投资以来,德国海上风电项目就曾遭遇重重阻力,包括缺少配件供应商、没有连接风机和主网所需的设备,甚至连在开放水域建设所需的船只也无从获得。此外,企业需要为港口、专用船只及电力连接设备投入数十亿美元,因此早期的项目预算严重超支,投资也遭延迟。
责任编辑:电朵云